找到相关内容997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(1)

    ,玄奘(约602-664)游学印度,接受了大乘瑜伽行学统护法(530-561)一系的五种种性说法,回国后宣唱有一些种类众生,由于先天没有佛的种性,因此永远不能成佛;[1] 其言论顿时引起巨大回响,掀起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6.html
  • 陕西慈善寺石窟第2窟的佛像构成再考察

    流播有关。  402年,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净土三经之一的《阿弥陀经》。当时的长安已是四方沙门游学的中心地。四方义士,万里必集,盛业久大[32]。  于时四方义学沙门,不远万里[33]。  除《阿弥陀经》...

    白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574434.html
  • 《中观精要》意趣蠡测——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

    一个藏族僧人而言,是足够丰富而饱满了。他短暂的一生,粗分为四个阶段:早年及安多学经时期、卫藏学经时期、南亚游学时期、卫藏坎坷时期。走过如此丰富饱满却短暂人生之路的更敦群培大师,如果一定要以历史上的人物来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274924.html
  • 紫柏大师与李贽

    者甚众,风气为之一变。”[[15]]影响可谓大矣。李贽实际上继承心学后辈王畿等民间讲学风气,以与当局不合作的态度表达自己对世事的不满。但他又与王畿以心学家的身份游学结社不同,他已经出了家,“既已离世而隐...

    戴继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5477158.html
  • 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

    是陕西汉中洋县大氵党里人,生于天宝五年,卒于开成三年,享寿93岁。至德元年法照11岁,此年出家。早年他曾游学东吴和庐山,并已是弥陀净土信仰者。永泰中法照投师南岳承远门下,大历元年在南岳创启五会念佛法门...

    刘长东

    |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35178897.html
  •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

    贾,雁门楼烦人,即今山西省原平市人,至今原平市茹岳村仍有楼烦寺。据《高僧传》记载,慧远13岁时,随舅父令狐氏游学许昌、洛阳一带,“博综六经,尤善老庄,性度弘伟,风鉴朗拔,虽宿儒英达,莫不服其深致。”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879202.html
  • 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研究

    建康(今甘肃张掖西北)人。早年在家乡专攻《唯识》、《俱舍》,后游学长安,在西明寺研究《起信》、《金刚》。“安史之乱”(755年)后,昙旷离长安,至朔方(今宁夏灵武西南),撰《金刚旨赞》。次于凉州(今甘肃...

    贺世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3980791.html
  • 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

    ,慧远“弱而好书,圭璋秀发,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。故少为诸生,博综六经,尤善庄老。性度弘博,风览朗拔,虽宿儒英达,莫不服其深致。”??? 从这一段文字记载,我们可以看到慧远最初的学识背景:精通儒学...

    张有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681222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1)

    国王安置他们在佛牙寺,不空得以重学三年。将东返时,国王又以七宝灯树花、药草、沉檀、龙脑等赠与唐朝政府。天宝五年(746)回到长安,广事弘译(见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》卷十五)。不空的弟子含光随师游学...慈恩宗方面,有神昉,新罗国人,早年入唐游学,请解大小乘经论,为时贤所推重。贞观十九年(645年)夏六月,他奉召入弘福寺,参与玄奘译场,任证义大德。此后即随侍玄奘,译经受学,在大慈恩寺《大毗婆沙论》的翻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181885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2)

    当时中国禅学风范受到日本禅僧的非常崇慕,元僧清拙正澄在日圆寂后,他的徒众二十五人曾同时入元参学;又大拙祖能于1343年入元游学时,他的同参一行数十人也相偕入元参习。其时日僧登天目山参叩中峰明本的人数很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281886.html